日前,市排水处积极响应市住建局统一部署,严格按照省住建厅相关要求,迅速行动、全面落实,在城镇供水安全保障工作中取得一定进展。通过系统开展管材隐患排查、供水服务问题整治、舆情管控及水质应急保障等工作,有效筑牢了从"水源地"到"用户水龙头"的全流程安全防线。
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方面,对供水管网及二次供水设施中使用的管材、管件及辅材开展排查,重点关注内衬脱落、质量缺陷、老化腐蚀等可能导致水质污染的风险点。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建立详细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供水安全。同步开展供水服务专项摸排,对照《城乡统筹区域供水服务质效通知》,通过供水热线、社区走访及12345平台,收集用户在水质、水压、水量及服务响应等方面诉求。通过主动检漏、测漏,改造老旧管道,增加管网冲洗次数等措施,妥善解决在老旧小区水压不足、水质偶发性浑浊等方面相关问题,保障群众用水安全。
舆情应急处置体系方面,构建"首接负责+风险预控"双保障机制。对收到的供水安全相关线索或投诉,落实“首接负责制”,确保第一时间响应、核查、处置和反馈,办结率、回访满意率均达100%,未出现因推诿拖延导致的舆情事件。针对夏季供水特点,提前谋划,制订供水舆情风险研判与管控方案。当管网抢修出现短暂水质浑浊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加大水质检测频次,延长管网冲洗时间,通过公众号、社区公告等渠道加强水质、抢修进度 等信息公示,及时控制事态发展。
水质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实施“监测强化+能力提升”双轮驱动。在全流程监测方面,当前正值供水高峰期,强化全过程水质管理,建立“水源-水厂-管网-龙头”四级检测网络,水源地每日监测15项指标,出厂水24小时在线监控浊度、余氯等关键参数,管网及末梢水每月覆盖采样点检测。出厂水浊度稳定控制在0.3NTU以下,确保从“水源”到“龙头”的水质安全。在应急能力建设方面,针对夏季高藻、汛期水质波动等风险,优化“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储备应急药剂(如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及抢修设备。开展水源污染、管道爆管等应急演练,响应及时率做到100%。
长期以来,市排水处以“激浊扬清惠万家”品牌建设为引领,严格落实从水源到龙头,再从龙头到末端的全流程管控要求,一点一滴,全心全意,精耕供排水服务,守护万家清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