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污水处理厂是我市规模最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现有处理规模50万吨/日,五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省领先的低碳绿色综合示范项目。为有效解决五期工程完工投运后一阶段每天10万吨的尾水排放问题,市排水管理处借鉴国内外典型生态补水成功案例,配套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届时,五期尾水将经管道输送至丰收河、肖龙港、祁连河和友谊河组成的C字形生态安全缓冲区,经生态涵养净化后最终汇入澡港河。工程将同步新建闸站3座,形成水质控制区,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效益。近期,江边五期厂污水处理厂正在加快推进:
一、外回用水管道工程东南片区顺利完工
该工程通过建设管道进一步满足圩塘片区企业再生水使用需求。厂外回用水管道工程是江边五期及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的配套项目,整体共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四大片区,此次东南片区南起赣江路,经通江北路、东海路,至G346国道,全长约5600米,工程建设将有效促进再生水成为城市“第二水源”。
本次工程具有技术难度大、施工组织复杂、质量要求高等特点,施工过程克服了流沙层地质条件下的工作井下沉控制难题,并妥善解决主干道施工对交通的影响。经过严格的质量管控,确保工程高标准建成。厂外回用水工程的实施将助推我市再生水利用提档升级,提升污水厂再生水回用率,同时促进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减少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工程的实施还有利于长江大保护,有效避免工业企业温排水对长江水体环境的影响,大幅降低长江地表水耗用量,达到节能减排、环保双赢效果。
二、配套生态安全缓冲区工程通过防洪评价专项评审
评审通过标志着该项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并向工程开工迈出重要一步。该项工程利用江边污水处理厂周边河道,实施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将五期优质尾水用作河道生态补水,打造全省“水清岸绿”生态补水示范样板。
该工程符合江苏省制定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指导意见》关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优先用于河湖湿地生态补水的要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深度净化江边污水处理厂尾水,实现五期“工程水”向“生态水”的转变,为区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产生综合提升效益。
三、光伏发电项目通过供电部门前期评审
江边五期光伏发电项目创新采用“光伏+”模式开展光伏发电设计。在生反池、沉淀池等10.1万平方米构筑物顶部铺设光伏组件,高效利用空间,通过收集太阳能实现电力“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项目通过智能并网系统,采用10kV电压等级分4个并网点接入厂区电网,并配备先进防逆流及通讯安全装置,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在召开的方案评审会上,供电部门对项目接入系统方案给予充分认可,并就技术细节提出优化建议。
项目建成后将产生显著环保效益,年均可减少标准煤消耗7200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1.8万吨,其生态价值相当于植树造林1000万平方米。作为“污水处理+清洁能源”协同发展的典范,该项目将为市政设施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样板,助力常州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