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来,我市先后经历三场特大暴雨,京杭运河水位创历史最高水平,太湖水位也严重超出警戒水位,但城区市政道路及所有城市铁路立交地道均正常运行,未发生大面积长时间积水现象,近日,《中国建设报》刊登专栏文章《常州:打响排水防涝攻坚战》,全面介绍了常州排水防涝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防汛排涝工作,先后出台了《城市防洪规划》、《城市排水规划》、《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和《常州市主城区低洼易涝排水设施改造规划》,同时坚持高标准建设、全覆盖养护、精细化管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为夺取排水防涝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蓄排兼顾,高标准建设。2013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雨水设施能力提升工程,对原有雨水管道系统标准偏低、管道损坏严重、泵站抽送能力不足等情况持续进行改造,特别是下穿铁路立交地道泵站改造后,排水能力提升到三十年一遇标准,立交泵站排水独立成系统,排水直接排入河道,所以泵站采用双电源保障,配备发电机加强应急能力。
二是注重污水系统防范能力。污水处理内涵拓展,安全性能显著提高,污水处理厂采用调蓄池和一级强化处理初期雨水,既减少汛期河道的污染,又能保证汛期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行时,发挥排水设施的最大能力,污水处理系统防汛能力显著提高。
三是建立机制,全覆盖养护。排水管道养护是排水防涝的重要保障,管道养护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广覆盖。首先,泵站养护及检查常态化,大大降低故障出现的频率。其次,管道养护全覆盖,确保不留“死角”,确保管道畅通、设施完好。第三,管道养护与病害防治相结合,通过坚持“与发现设施缺陷相结合、与异常水量分析相结合、与设施保护相结合、与管网调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逐年提高设施的完好率,同时加强雨天道路巡查,确保道路积水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四是创新驱动,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系统化、动态化、信息化、应急化”管理。“系统化”即结合建设时序、分期建设的同时,将排水系统化作为基本的要求,通过全程管理,有效衔接,确保建成即能投入使用。“动态化”即雨后及时对排水设施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分析,调查了解积水点情况、摸清积水原因、实施动态整治计划,使老问题得以消除,新问题及时整改。“信息化”即做好排水设施信息、运行信息、养护信息、管理信息的有效整合,加强对汛情的预警预判和及时有力的调度。“应急化”即建立系统化的应急体系,从信息收集、应急预警、应急响应、人财物的保障等方面着手,全面建立完善的应急体系,并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作用,实现汛期拉得出,打得赢。
|